头条:北京市保健品协会获得广告审批权 政府职能转变保健协会逐步掌握生杀大权
2009年7月20日,为了做好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工作,北京市药监局修改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程序。自此,保健品广告发布受理、送达等工作由北京市保健品协会负责,该程序拟于2009年8月10日正式施行。此后并逐步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凡是取得3A以上的保健协会都有资格进行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工作。北京市药监授权北京市保健品协会获得广告审批权这以事件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
编辑有话说:
美国保健品市场巨大,竞争激烈,但是在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保健品广告。事实上,一般只有在专门的健康类杂志中才可以看到相关产品的广告。即使在广告中,美国的保健品生产商也不敢盲目夸大自己的产品效果,相反,它们在措词上显得过于“胆小”,例如经常使用“该产品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请咨询医生意见”等。这主要是因为,一旦保健品出现夸大其词的情况,让消费者抓住小辫子,那么在美国这个爱打官司出了名的国家,绝对会“吃不了兜着走”。
而中国的保健品监管却通常是公布了违法广告之后就鸟无音信。根据国务院规定,保健食品的注册、广告审批职责于2005年7月1日起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保健食品广告发布首先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从质量、标准、广告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发给广告批准文号。广告发布者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文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然后按要求发布广告。但实际市场上既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注册审批的保健食品、也有2005年前卫生部门注册审批的保健食品;既有先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后再到工商部门登记广告的,也有到卫生部门进行审批再到工商部门登记广告的,也有既未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不到卫生部门初审就直接到工商部门登记广告的。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违法广告就会在网站上进行公布,而一般的老百姓很少会有时间或者机会去网站上特意找到底是哪些保健品被公布发布了违法广告。更重要的是公布之后的处罚也是极其轻微。比起发布违法广告可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监管部门的处罚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因此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碧生源,甚至有一种宣传治疗癌症的保健品被曝光了“800”多次仍然屹立不倒!在2010年1月12日的新闻上,笔者再次看到绿谷被曝光为非法广告。做为消费者,对此真是不知做何感想。
提问:
今年北京市保健品协会获得广告审批权,对保健品行业以后预计会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是保健行业协会与国家职能转换的一个转折?
将广告的审批工作交给保健协会去做,比起政府做这个工作又有什么优势呢?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国家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由主抓变为监管标志了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保健行业正在逐步接轨。保健协会在以后保健品整个行业的监管中也将获得更大的权力。这对于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保健协会掌握生杀大权对违法的保健品行业可以起到更好的规范与督促的作用。另外由保健协会来负责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工作对保健品广告语的准确表达以及对一线市场的检测都会更有利。
第一名:国家食品安全法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闻回顾:
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施行。作为该法重要的配套法规,《保健食品监管条例》也在加紧制定之中。此前一天,国务院法制办发出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下称《条例》)。通知提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将截至6月16日,之后将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2009年4月,在《食品安全法》通过两个月之后,由卫生部牵头,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起召开了立法协调会,逐步形成了保健食品立法的思路。此次公布的送审稿延续了《食品安全法》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的思路,但是对分段监管体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比如,首次明确了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部门主管的相对统一的监管体制。
送审稿明确提出,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经省以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是,关于保健品广告的管理,可能还需要借助更具体的规定。《条例》送审稿第二十九条提出,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的申请人应当是具有合法资格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保健食品经营者作为申请人的,应当征得保健食品生产者的同意。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编辑有话说: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功效、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在新的法规中,诸多亮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去年的汪氏冠军蜜事件让江西汪氏蜜蜂园俨然成为了“王老吉第二”,其系列产品被卷入涉嫌违规制售等传言当中,但经过相关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江西汪氏蜜蜂园调查取证后,证实汪氏系列产品属合格产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两个不同行业的优秀企业先后被“冤枉”,除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外,更是让广大消费者虚惊一场。
新《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一条对于保健食品的说明不够详细,具体管理办法何时出台也没有明确指出。而保健食品行业规定“不明确”现象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如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只有87个,但上百年来老百姓长期食用的、有保健功能的传统食品达成千上万种。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有114种,而实际上这种物品也数以万计,如之前王老吉中添加的夏枯草,就很具有代表性。
在蜂产品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蜂蜜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蜂胶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但蜂王浆属于哪类范畴却没有明确规定。再如,油菜花粉等被列入新资源食品,对于其他花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提问:
历来医药、保健品行业都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巨大的行业,而国家领导人从心里不大接受保健品也是不争的事实。《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对保健品行业到目前为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颇受期待的新《食品安全法》其实只解决了小部分食品的安全问题,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全部得到解决。例如: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只有87个,但上百年来老百姓长期食用的、有保健功能的传统食品达成千上万种;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有114种,而实际上这种物品也数以万计,如之前王老吉中添加的夏枯草,就很具有代表性。类似问题很多,对此您觉得保健协会还可以做哪些工作来帮助加快这一进程呢?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首先,《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是6月1号之后,对于食品行业、保健品行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对保健品行业意义更加重大。《食品安全法》的第51条确定了保健食品的地位,在本法颁布之前整个保健食品行业以前惶惶不可终日,心里想我们是不是在违法,现在心里很坦然,。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保健食品在法律上的地位已经确定了,但细则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这样也导致了执法单位执法没有具体的尺度可以依据。现在食品和药品没法审批因为本身是分段管理,质监局没法批,药监局没法批,工商管理也没法批。生产企业归质监局管理,流通企业归工商局管理,餐饮归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大家怎么批证还没制定出细则和办法。
分段管理能细化到这个地步对于国家是个进步。以前政府是全能型的那样容易导致不专业。以前工商局管理打假,要去质监局进行检测。现在分段管理各司其职,相互之间有沟通、链接、业务指导等。比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归卫生部门,现在工商、药监、质监之间是互动的,各自所做的事对方都会知道,不再重复去做。就像中国保健协会、广东省保健协会、深圳市保健协会、湛江保健协会达成共识,在其中一个保健协会交了会费,在其他三个协会就不用交会费。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我认为食品安全法的公布对于保健行业是利大于弊。分段管理也是利大于弊。
对于第二个问题,从概念上现在已经不存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产品。只要没有获取国药准字的就是食品,包括保健品。王老吉夏枯草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我个人认为,“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词宣称王老吉具有功效,其实是打了一个擦边球。27大保健功能中没有这句话,现在抗疲劳的功能也不批了,也就是在26大保健功能中没有这样的功效,所以王老吉不是保健食品,是普通的食品。王老吉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另外政府也考虑到其对公益事业、民族品牌等的影响。
第二名: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国范围启动
“和谐我生活 健康中国人” 由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各省市、各行业启动。据悉,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河南省郑州市活动现场,市疾控中心向市民发放100份调查问卷,以调查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程度。
在启动仪式上,市疾控中心向公众发布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议书”,号召公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健康素质和文明素质,并现场发放若干调查问卷。郑州市疾控中心慢性病科科长刘建勋说,在活动启动2周和3周以后,将分别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的随访活动,以了解通过健康教育之后,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程度有无提高。
此次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内容,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行动口号,提倡“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内涵”生活理念。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为基础,创新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达到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编辑有话说:
2007年,钟南山院士曾在广州发表了题为“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的公益健康讲座。院士“四十岁前拿命博钱,四十岁后花钱买命”的健康提醒仍警示着许多人。年轻时,我们用健康来换钱。老时,我们用钱来换健康!不只是院士们,所有人都是这样,这是我在父母身上看到的真实现象。这样的规律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这个规律真的就是不能改变的么?为什么一定要到了用钱换命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命的重要。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环,但死亡的方式却有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前者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后者是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事业中止,人财两空。
——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但身体“碎了”却不能再恢复。现在许多中青年人往往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忽视健康的现象比较普遍,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通常都不太重视,往往到了问题严重了再去医院时或许已经为时太晚了。大家都不难理解,身体的健康最终取决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然而,这些都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最前面的那个“1”。拥有健康就等于拥有一切,没有健康就等于一无所有。本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正是要为这个最前面的“1”加上一个保护伞。
提问:
在卫生部的倡导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会对保健行业带来哪些契机呢?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卫生部以陈竺任组长全国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全民健康行动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一个重点。现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我们正在筹备举行健康大讲堂,就是深入领会了“十一五”纲要,健康一二一的内涵。就是要做到“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这是国家的健康行动非常重要,对于保健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契机。
以前把保健品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因为有一个大的市场容量,现在就不同了。以广东省为例,平均用药300元/人,这是过度用药,现在保健品市场是约1500亿容量,13亿人平均起来是100元左右/人,当保健品市场容量是3000亿时,人均的医疗费用就会下降,起到重要的预防控制作用。保健品行业的及时起步、发展与几个大的事件有关系。2003年非典发生前,整个保健行业进入了低谷,一年的市场容量才100多亿。但是因为保健品行业有些企业不讲信用,再加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而使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但是非典的出现又促进了保健行业的发展,保健品很畅销,那时连板蓝根、醋都很好卖。今年经济危机时又流行甲流,保健品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增长的特别快,保健品行业可谓“运气好”。2009年保健食品和用品加特殊营养膳食已经超过2500亿的市场容量,保健服务2000多亿容量且正在飞速增长,保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深远意义,保健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审时度势,担起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还消费者一个诚信消费环境,给职能部门一个放心行业”,只有全行业共同努力,超越欧美指日可待。
第三名:保健品行业将建立“信用等级” 失信企业要曝光
新闻回顾:
12月18日,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在广东迎宾馆隆重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省各地500余家保健行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省人大、政府相关领导,中国保健协会负责人,民政、卫生、食药监、工商、质检、卫监等职能部门,消协及兄弟协会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会议。广州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应邀到场采访报道。本次大会上,广东省保健协会宣布广东省在全国将率先在保健行业内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并且在媒体上对外公布,以此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保健产品市场的目的。
据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将综合根据保健产品企业提供的资质证明和各方面市场表现、消费者反馈信息等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于信用不好、消费者投诉较多、行业评价不佳的企业拉入"黑名单",并且依法对外曝光"黑名单",并且向政府提供失信企业的信息,"希望以此鼓励企业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的理念,改进各项管理措施。"另外,协会还将精心选择一些信誉良好、诚信经营的企业作为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同时,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还首创行业"新闻观察员"制度,邀请广州数家主流媒体记者担任"新闻观察员",对本行业内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曝光,舆论监督,推动全省保健行业健康发展。
编辑有话说:
司马迁曾说:“三百年必有王者兴。”但在保健品行业则是三五年就出王者。最有趣的现象是,每种保健品都是独领风骚三五年后,要么彻底退出市场,要么也变成二线产品臭名远播。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851口服液,到80年代后期的太阳神,再到90年代初翼初成的太太口服液,进而到90年代中期三株集团将保健品行业推向了巅峰,一直到1997年脑白金的横空出世响彻大江南北。在这短短的不足20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三到五年就会有一个“王者”诞生。但此后,至今尚未看到全国性品牌的保健品出现。市场疲软的背后必有其根源。不说恐怕大家也知道,市场信用低、夸大宣传多就是根源。今日,广东保健行业协会称将会建立“信用等级”、将失信企业要曝光的这一举措,如果可以切实落实无疑会为保健行业的发展赋予一片曙光。但是有2个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很想知道。
提问:
国家药监局每年对外公布的假药、假保健品名单不能说不多,但是假货仍然横行。纠其原因,我想除了行业人士,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会去看这类的新闻,或者很难去关注到。那么这个“信用等级”制度比起国家药监局的公布又能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首先是体制问题,我们国家重审批轻监管,不像国外是问责制。我们国家的药品、保健品只是公布了里面含什么,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含量。国外的保健品随便拿一瓶,含什么、多少克、比例都有,如果在检测中有一项不达标,这家企业就会取消资格而垮掉。在我们国家,企业出了什么问题,处罚时企业付出的代价小,我们是分批次抽检,不是逐批检查,这样并不是很严格,企业戴了“蓝帽子”,药监部门审批了,出了问题往政府身上推。假如现在有哪家企业出了问题,出现违规现象,该罚就罚,“杀”几家企业,问题会有效的解决,而不应该去“护短”。药监局公布假药名单,但没有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打个比方,“李逵”为“李鬼”埋单了,企业是冤枉的。我参加内蒙古的展览会时看到下面公开打标语“工商局不查,药监局不来”,意思就是假的随便来,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这是一个政府问题。太太口服液卖的好,假冒的太太口服液就产生了,查出假冒口服液,却是正规的企业为此而埋单,假冒者的任何信息都没有。信用等级,我们今年发起就是想弥补政府监管的灰色地带或者盲区。我们现在将实行的信用等级为1A、2A、3A、B和C,B和C类的其实是失信企业,这样的企业工商局应该不给他们年审执照,锁定这类企业。这样失信企业就不会违规。工商局是不清楚企业具体哪里失信的,而保健协会是专业的,保健协会只管信用方面的问题。保健协会告诉工商局企业在哪些方面失信,比如企业改了配方,夸大广告语,包括企业的业务员在市场上如何夸大宣传等。
这个行业内失信的企业表面是诚信的,一些直销企业就在夸大宣传说自己的产品是万能的包治百病,消费者当药吃后发现是假的,以后再也不买相关产品以至整个行业受损。建立信用等级,发现有违规行为就搜集相关证据、建立档案,评审的时候扣分。评审并不是到企业走一圈,而是要考察企业的市场信息以及人员终端。一旦上了失信企业的黑名单,老百姓就不会相信这家企业,失信的原因及证据会有记录。质监局和药监局人数有限,并不能一一去查处,工商局的人数比较多,每个菜市场都有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几家相互联系,齐抓共管,建立信用等级评审,主要是引导企业讲诚信,打造品牌。药监局只是公布了违法的广告和药名,并没有一一去查因此才会作用不大。而信用等级建立和实施后,现在广东省协会正和工商局沟通,如果工商局同意锁定失信企业信息,再加上媒体的监督,企业就不敢失信了。
第四名:多位明星代言假保健品被曝光
新闻回顾:
11月至12月的短短一个月内,央视三批“侯药华”(因为与多个虚假药品广告“有染”,侯耀华已经被观众称作“侯药华”),从《新闻30分》、《经济半小时》到《今日说法》,播出了“侯耀华代言门事件全记录”,涉及十种虚假夸大宣传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但侯耀华本人声称自己其实是受害者,并表示不道歉、不认错、不退钱,还要反诉广告协会。
侯耀华代言违法广告的风波尚未平息,赵忠祥、唐杰忠等知名人士又接连陷入了 “代言门”。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取证,发布了20则涉嫌违法典型媒体购物节目广告,其中包括赵忠祥代言的电视购物广告“长城利脑心片”和“复方咳喘胶囊”以及相声演员唐杰忠代言的广告。
编辑有话说:
一句“不夸张不是广告”将名人代言门推向高潮。曾经在全国评选暴利行业的排行榜中对保健品行业有过这样一段评价:“在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中,假的比真的多,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似乎在验证着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成了真理。中国的保健品什么病都能治,天底下的病没有它不能治的病。虚假保健品广告漫天飞,是因为中国此类官司太少,老百姓打不起此类官司,即使打得起也打不赢。于是,中国保健品行业便成了骗子们的天堂”。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广电总局共清理整顿虚假违法医疗、药品广告和各类违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3600余条,这是在全年共监管了380余套电视节目和40余套广播节目广告播放情况的数字。这个数字真是不能不说触目惊心啊!
提问:
历经了多年的洗礼,经历过行业的颠覆,又经历了5年前保健品行业的低谷,那么到了今天2009年,现在的保健品行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现状?保健品未来发展之路又会走向何方?
夸大宣传已经成为了保健品的代名词,对于保健品与广告之间的关系业内人士到底是怎么看待的?保健品企业想要成功是否一定要靠广告?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其实娱乐明星代言某产品是经纪人操办的,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形象并不一定有一个健康的理念或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明星代言的问题炒热后,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老百姓也不怎么相信明星代言的广告了。电视广告的效果并不好,让明星代言是因为他们有众多的粉丝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现在国家针对保健品、药品的夸大广告宣传,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不夸张就不是广告”是无知的表现,在国外很少有产品打广告,广告的竞争、策划机构的出现,是导致信用等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教育营销很重要,教育可以提高保健的意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保健品。我的博客里一篇文章“保健品的正确选择”点击率很高,大家看了就会知道怎么正确选择保健品,按照这个方法就不会买到假的,这一点很重要。
第五名:淘宝网联手工商试点保健食品网络信息发布准入制
新闻回顾:
2009年3月,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社区之一,淘宝网将所有线上保健食品一一进行梳理、排查。在长达24个小时的排查中,一旦发现有违规保健食品,立刻勒令下架。如果严重违规,将被强制进行限权直至永久封店。排查的背后,是一场网络零售的变革。
淘宝网上对所有的保健食品信息发布采取“准入制”。在《关于尝试建立保健品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的公告》中,淘宝网如此阐释该“试点”的目标所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完善消费者保障体系,同时摸索出各类商品网络销售的行业规范”。这也意味着,现在,所有保健食品信息必须取得国家批准文号才允许在淘宝网上发布。此举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也属首创。
在业内人士看来,淘宝网的这个创举符合我国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日益加强的趋势。事实上,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线下消费市场的“顽疾”。相关统计数据统计,国内年 销售额高达上千亿元的保健食品,其不合格率居然高达10%左右,而保健食品厂家所发布的违法广告,每个月平均超过1500次。杭州市滨江区工商分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最近两年浙江、天津等地的抽查表明保健食品是问题最严重的商品。仅2007年,浙江省就共检测营养保健品2761批次,不合格257批次,不合格率高达9.3%。而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家药监局就监测到9452份违法保健食品广告。
据了解,目前网购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2008年全国网购总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的1%。其中,淘宝网占据了80%的国内网购市场份额,每年交易量达到千亿元规模。
编辑有话说:
保健品网络销售时代轰轰烈烈的来临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一部分保健品销售商的意义在于,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积累更多的资本。过度的市场滥砍烂伐,不断地透支着行业的信誉,也透支了网络的信誉,这种透支必然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反映到社会层面上来,并成为行业与消费者最根本的矛盾,而且,当这种市场模式,最终为社会熟悉的时候,它也必定会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倘若这一天真的到来,保健品行业现有的市场模式是不是意味着到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但这种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从去年的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到最近上海等地工商局监测15%保健食品不合格。保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目前,网购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2008年全国网购总交易额已经超过1000亿人民币,达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的1%。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相当比例来自于网购。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社区、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淘宝网不仅承担着为1亿消费者打造放心安全购物环境的责任,更担当着摸索并构建网络购物规范体系的历史使命。在《食品安全法》的细则尚未出笼之时,本次淘宝网和浙江工商部门联合首创的保健食品网络信息发布管理规范"试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提问:
不可否认2009年网络营销已经不可遏制的成了一种趋势,尤其是对于保健品行业。现在很多的保健品企业都彻底拚弃了原有依赖店铺销售的模式,而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远程无接触的营销模式。而且这种转型也为保健品行业带来了漂亮的数据。对于此次转型保健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在现有形式下,转型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拐点么?网购所面临的质量问题等如何解决?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首先传统代理制营销靠电视广告,之后被直营营销、连锁经营终端拦截。这其中网络营销拦截的最彻底。比如绿瘦,这一年发展的特别快。网络零售成本低不用租用高档办公楼,不用物流配送,只通过邮局来邮购。网络营销好在于它是一种健康教育理念,比如绿瘦根据消费者的体重指导怎么服用,告诉消费者:只吃瘦身产品不行,要合理膳食,结合健康锻炼。它搞了一种健康的方式,搞了一套减肥的方案,包括吃了减肥产品后怎么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我冒充过顾客,和他们的健康顾问聊,问一些尖锐的问题,他们不乱宣传,还是比较严谨,不像有些急功近利,只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和提成。不讲诚信的企业,打击力度再大,也是会有。我对于网络零售是首肯的,首先它节约社会资源、降低产品成本,不用打广告没有物流成本,没有层层代理。产品的价格自然可以低一些,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我认为未来保健品行业会把网络终端纳入重要的发展阶段,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政府和保健行业协会都应该支持。
第六名:白酒巨头大举进军保健酒行业发展或将提速
新闻回顾:
即将过去的2009年,被视做保健酒行业的另一番风云涌动之年。先是年初巨人集团斥资3亿重金为其与五粮液[31.66 1.80%]合力推出的黄金酒实施“脑白金”式的广告轰炸,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时隔不久,五粮液的老对手茅台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推出白金酒。白酒巨头大举进军保健酒市场,被行业看做是发展的风向标,保健酒行业仿佛一下子被激活。相关数据还显示,从2001年到2009年,保健酒市场连续8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8月19日,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华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业巨头进军保健酒,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编辑有话说: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保健酒行业正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递增。2001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只有8个亿,2005年便发展到45个亿,2007年更是达到了70亿元的规模,到2008年,行业发展规模则突破100亿元大关,中国保健酒已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啤酒之后中国酒业市场的第四大势力。预计2012年“保健酒”行业的市场规模要超过130亿元。同时,保健酒总规模虽然突破了100亿元,但仅仅占据我国酒类市场总量的0.5%,远低于国际2%的水平,可以说保健酒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成长空间。
提问:
长久以来,保健酒一直难登大台面,而茅台白金酒进军高端保健酒市场,显然将改变这一形象。白酒业巨头进军保健酒,会是一个新的热点么?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劲酒是第一大品牌,我认为白酒进军保健酒不是一种好现象。首先从保健功能方面来说,规定大于等于40度的酒不能作为保健酒,茅台、和五粮液都是超过50度的传统品牌为主的酒类领军企业,为出保健酒去改变自己的优势,再者饮酒禁忌人群很重要。心脏病、三高人群、过敏体质者喝保健酒效果不好,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全国各地都在查酒后驾车,本身对酒类行业酒是一个巨大灾难,白酒进军保健市场选择时机上不好,白酒巨头进军保健酒可以说是一种错误选择,市场不会掀起高潮,结果我认为将是一个败局。
第七名:全国保健品陆续明确医保卡刷卡范围
新闻回顾:
2009年,全国各省相继出台新政明确了保健品医保卡刷卡的范围。2009年06月,山东出台新规,规定买保健品可刷医保卡。2009年7月2日昭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昭市医保[2009]11号”文件精神,医保卡刷卡范围正式明确增加。“国食健字号”、“卫食健字号”等保健食品皆在其中。2009年10月潍坊市在与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签署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零售药店服务协议文本》,明确了药店向参保人员提供医保卡刷卡服务的范围,其中也包括了卫食健字、国食健字类保健品。类似新规在2009年全国多省皆相继出台。为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编辑有话说:
随着医保制度的日益完善,如今大多数市民手中都有一张医保卡,用于看病就医。然而,随之而来的街头也多了很多药贩子专门帮人套现医保卡里的钱,而一部分市民也抱着"将死钱用活"的心态,把医保卡当成了储蓄卡,将自己的救命钱提前透支。而不法药贩子却在这个过程中赚取最大利润。如果用医保卡购非医疗用品,将造成政府部门医保基金严重流失,此外,个人账户如果没有资金积累,日后一旦急用,将让参保者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
提问:
2009年全国多省相继出台政策规定可以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保健品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现在,保健品被列为食品,医院基本都有膳食营养科。手术后的患者特膳中有机食品和营养食品中间会含有保健品,保健品实际已经进入了医保,只是没有给予相应的身份,没有明确的规定。医保先试行维生素系列可以刷医保卡,我认为26大保健功能的保健品都可以刷医保卡,可以限定一定的比例。检查、治疗、康复,康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有些人忽略了康复这一环节,目前卫生部门应该加大推进医院康复科室软硬件建设的力度,比如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后期的生活方式、膳食营养等对其康复很重要,并不是出院后淋巴就没事了,主要是不再复发。我认为应该制定一定的比例,不应该拒绝或者有选择性某一品牌,因为保健品对康复的帮助是很大的。
第八名:保健食品从业者每年要体检 5种病患者禁止经营保健品
新闻回顾:
日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线公示《北京市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现场验收管理规定(暂行)》,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期限截止到本月30日。此次制定的新规要求,企业开展保健食品经营活动,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和卫生设备设施,且应在相对独立的专用货柜(架)销售保健食品,并必须设置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对于保健食品的流通环节,此次新规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经营企业应对保健食品在流通环节期间的质量负责,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并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同时要求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还应建立产品购销台账,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没有建立购销台账的,其经营的保健食品不得入市。
而在对从事食品经营人员的体检问题上,新规还明确强调,经营企业中可能接触到产品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保健食品经营活动。未体检、体检不合格及体检证明过期的人员不得从事保健食品经营活动。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者不得从事保健食品经营。
编辑有话说: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而一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或者皮肤病的人员将被禁止从事保健食品经营活动。现在乙肝入学入职都不需要进行体检了,在保健品从业者中加入禁止该类人员经营是否真有必要?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这是针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很有必要,避免交叉传播,保健品从业者体检是必要的,因为他们直接接触保健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从业者一定是身体健康者。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
第九名:撕开“清脂三天”减肥胶囊真面目(可换:北京市保健品协会获得保健品的审批权)
新闻回顾:
2009年12月,身材矮胖的长沙消费者王辉(化名)在长沙新一佳华夏店药品柜购买“清脂三天”服食2天后,浑身感觉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而且拉肚子。让王辉怀疑“是否减肥胶囊存在的质量问题所致”。在长沙维权人士喻晖的帮助下,王辉了解到深圳旗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清脂三天’产品假冒了‘东雪牌雪蛤丸’的保健品批准文号,系假冒伪劣产品。弄清事情原委后,消费者王辉遂将相关情况投诉到了长沙市开福区工商分局。
同时,今年9月初,安徽省铜陵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度标示保健功能的食品及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名单中,“清脂三天”藕藜籽减肥胶囊因非法添加“盐酸西布曲明”已经名列其中。据悉,盐酸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通过抑制食欲,增加饱胀感起到减少进食,从而减轻体重。“盐酸西布曲明”对中枢神经有副作用,如引起头痛、高血压。
编辑有话: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出名的药品“绿谷”这个被称为“抗癌神话”的灵芝类保健品,被曝光800多次仍屹立不倒。这样的悲剧绝对不只是“绿谷”与“清脂三天”。
监管部门说,我们一直在处理这些假药。——是的,他们是处理了,药监局一直在曝光,工商局也一直在曝光。似乎作为监管部门的药监部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监测到的结果,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告知。”
现实真的只能这样么?“抗癌神话”的骗局何以能十年不破?这其中暴露了我国在药品广告监管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处罚的力度与巨大的利润相比是否可以形成制约?除了进行行政处罚,对于这些非法发布广告,甚至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企业法人,除了行政处罚还能做些什么?
提问:
从上述事件描述可以看出,该产品在9月份就已经被公布为不合格产品,但是字12月的时候仍然在买,还是众多的消费者受害。为什么已经被公示不合格的产品还在畅通无阻的流通?公示完就是打假行动的结束么?类似的情况屡屡发生,到底何时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这个问题的却很突出,我想他们如此不拿监管部门的处罚和舆论的监督不当回事,要么他们有强大的背景,要么是处罚部门举证不足,但我想消费者先擦亮眼睛,不要再去上当,我们要联合媒体、药监、工商、公安进一步深入调查,只要有足够的证据,一定会办成铁案,还老百姓一个公道。当然这是一个经济体制的问题,是保健品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有一些保健品没有严格的按照市场规范来做,许多直销不是直销,传销不是传销,不伦不类,没有拿到直销牌却做直销,也没有直销的条件。还有些保健品企业其实是在非法融资,共同投资出产品,共同拥有股份,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保健品行业现在急需要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制度,并通过信用等级制度去监督和促进整个行业在产品的宣传、销售过程中都要讲信用,不可非法宣传。这也是广东省保健协会2010年重点要做的一个事情。
第十名:药监局公布:96%以上的保健品店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2009年11全国范围严查冒充药品的食品,保健食品将面临严峻考验
新闻回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了目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现状及危害,她表示从2009年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呈逐年上升之势。非药品产品销售主体主要是零售药店、保健品销售店。在对6个省1253家零售药店调查后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销售额约占药店总销售额的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176家保健品店调查发现,有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的营销有别于以往不法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传统模式,而是正面进入经营使用单位,采取大规模、集中式、连续性的冒充药品的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将该类产品误当作药品购买使用。
编辑有话说:
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的营销有别于以往不法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传统模式,而是正面进入经营使用单位,采取大规模、集中式、连续性的冒充药品的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将该类产品误当作药品购买使用。这样不仅会严重贻误治疗时机,加重治疗成本,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一些非药品产品存在非法添加药物的现象,添加药物的剂量甚至超过正常剂量的几十倍,存在安全隐患。
提问:
保健品行业近几年之所以不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除了与保健品产品效果与假冒伪劣保健品过多有关外,保健品店经常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行为也给消费者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对次现象,保健品行业协会是否有相应的措施对此行为进行规范与限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整治过程当中提到了暂停销售,暂停销售之后,这些非药品如何处理,是要求企业更名还是撤销文号?
一般的消费者怎么分辨哪些是药品有受监管和审批的,哪些用品或保健品冒充药品,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够分辨出来?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咏点评:
现在将保健品当药卖的现象一直都是屡禁不止,保健品售卖者不能把保健品神话成药品。但是有些人一直宣传包装盒上没有的功效,宣传品上确有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效,这种情况普通存在。去年的保健品行业新闻,报道最多就是这种现象。保健品行业的投诉不像房地产居高不下,也不像手机投诉那样厉害,相对比较少,因为保健品相对便宜,没有功效时消费者自认倒霉。针对这种行为,我认为夸大宣传的问题是一种意识问题。主要在于企业以这种宣传形式打造品牌。其实只要占有市场大份额的企业带头,比如:安利、完美等一年过百亿的直销大鳄,他们人员众多,他们如果管理好工作人员不夸大宣传,会起到很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作用。
张咏:2010年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即将制定省级行业标准
现在行业标准很重要,比如推拿、按摩,养身、康体保健场所,把没病的人搞出问题的投诉屡见不鲜,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技师都是接受两三天培训而没有上岗证的情况下上岗服务。中医保健应有一套手法,比如多少时间为宜、手法的轻重,技师都应该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比如刮痧,什么情况下不能刮痧许多人不知道。因此我们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今年准备搞一个营养保健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养生保健等几项培训,逐步和劳动部门协商,让他们的工作人员接受这样的培训持证上岗,职业技能培训很重要。保健服务单项一年有2000亿的市场容量,保健服务却没有标准,中国保健协会牵头搞了一个保健用品行标正在实行,广东省保健协会准备制定广东省的行业标准。行业服务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